富达裕
今日更新: 0 文章: 2206 访问量: 197840

富裕达 FuDaYu.Com 专注于古典文化知识分享与交流,最全面的古玩知识文库,带您了解中华文化经典藏品,弘扬中华精神。

傅抱石精品《观瀑图》,绝无仅有之佳构!

傅抱石(1904 1965)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中国画大师之一,“新金陵画派”领袖。与齐白石并称“南北二石”,郭沫若名其画室曰“南石斋”。画史称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黄宾鸿为“三石两鸿”,最为今人推崇。下面为本站藏品,傅抱石1956年作品《观瀑图》,6.5尺。手工老裱带实木轴头。手机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本站藏品

△傅抱石《观瀑图》

【题识】丙申十一月金陵之抱石。

【钤印】傅、抱石、往往醉后。

注:本作右下角为“往往醉后”压角章,表达了酒后绘画的张扬与随心所欲的神来之笔。

国画大师傅抱石也是学养和造诣都极深的书法家。与他的绘画一样,他的书法已经进入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因傅抱石痴迷篆刻,所以在篆书上用功最勤,所写篆书也最为精彩。同时傅抱石往往在其最为满意及精心创作的作品题识中才采用篆书书写。本作题识在章法和字形上,如灯取影。而在用笔上多去婀娜秀润之态,增加了古茂深寒之气。转折处增其方式,则更显苍劲古拙。

傅抱石喜酒,也很喜欢在酒后作画。依靠酒后的醉意进入那种自由自在的创作状态,率性而为、返朴归真,酣畅挥洒。因而“往往醉后”的印章常常出现于其得意作品之上。

△傅抱石《观瀑图》局部 1

此作品不仅将“抱石皴”的笔法发挥得淋漓精致,更是将画面的构图安排得合情合理,近景、中景及远景的安排虚实相生、恰到好处。画中点景人物以设色画出,为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在壮阔的山川瀑布面前,显得十分渺小,不过又与自然和谐共生,清旷的环境愈发衬托出高士的林泉之志。近山、远景、点景人物之间浓淡墨色之变化而产生层次感和纵深感,画面在气势磅礴里灵动起来。

本幅《观瀑图 》,即是表现高士观瀑的情景。暮秋时节,树木繁盛、期间点缀的红色繁花(又一以点睛之笔)正在怒放,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沉浸在花海之中。近景小屋内,高士静坐,凝望崖涧瀑布,若有所思。“乱花渐欲迷人眼”,正是在这迷蒙而清香的气息里,高士已与周围景致浑融而为一体。作者以凝练清整的笔法写出近景山坡巨石,皴法乱而整,碎而静,严整浑雄的笔触传达出壮阔的笔墨境界。

△傅抱石《观瀑图》局部 2

而杂乱的花枝和一片片怒放的红花,则又增加了亮丽优美的情调,使整幅画面进一步动起来,壮阔雄浑中不乏秀丽清雅之美。远景山峦则以淡墨湿笔为之,尤其远景中景以白云为界,使画面更为幽深清远,拉大了画面纵深空间,同时对于瀑布的流向也作出交代,清空明净的晚秋气息扑面而来,在笔墨上亦颇收清丽劲峭之效。全幅笔墨壮阔沉雄,清爽空灵,堪称佳作。

△傅抱石《观瀑图》局部 3

傅抱石先生一生用墨多于用色,山石树荫的颜色都要加上墨,所以他的作品看起来分量重,韵味足,非常耐看。这件作品的用色也很独到,山体以赭色打底的同时不但在笼罩画面的墨色中加入了一定的花青色,而且在保持色调统一的前提下点缀较多红色。他们不但彼此互相呼应,而且打破了过多墨色容易产生的沉闷,更加衬托出晚秋繁花遍地盛开及甜甜的气息来。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秋风袭来,红叶随风摇曳,浓墨淡墨粗看一片迷乱,细观墨色的变化丰富,具有使人一看再看、不愿转目的慑人力量。

众所周知,20世纪50年代是改造中国画运动时期。「1956年,傅抱石参加了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他代表那些不得已改变自己笔墨兴趣的老画家向政府表态,以说明,凡是受惠于党和政府的画家已经按照要求改变了他们的绘画方式、风格、题材以及趣味。」《观瀑图》历来是画家的传统题材,本作不同以往的如此设色或许也是傅抱石改造中国画传统题材的另一种尝试吧,存世不会太多,识者当宝之。

注:傅抱石仅有始于四十年代的《西风吹下红雨来》系列作品和创作于1963年的《秋山图》才有此设色风格(即点缀粉红色),但《观瀑图》尚未发现或如此设色应极少。

总之,本幅《观瀑图》虽为傅抱石常见题材,但整幅点缀的红色、篆书题识以及往往醉后的印章集中于一幅此类题材画作之中,从拍场上流通的作品来看,是绝无仅有的,首次呈现于网络。

更新于:1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