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裕
今日更新: 0 文章: 2061 访问量: 170737

富裕达 FuDaYu.Com 专注于古典文化知识分享与交流,最全面的古玩知识文库,带您了解中华文化经典藏品,弘扬中华精神。

从玉器包浆辨玉器新老

古代玉器是中华文明的杰出典范,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反映着曾经的时代风貌,同时还蕴含着厚重的人文内涵,因此具有弥足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玉器收藏作为一项主流收藏门类,历来为收藏界所高度认同。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贵胄,下至文人仕子,爱玉、藏玉之风由来已久从未停歇,直到今天依然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在古代玉器收藏过程中,真伪鉴定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个玉器藏家的必修课题。

尤其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种玉器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不仅收藏新手经常"吃药",就连收藏行家也极易"打眼"。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汉代玉舞人

古代玉器的鉴定方法,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五个字:料、工、型、纹、沁。

即主要通过这五个方面,对古玉进行真伪甄别。

其中的"沁"是指通过"沁色"来鉴别玉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沁"并不仅仅是指沁色,还包括玉器的皮壳、包浆等方面。简单来说,这种鉴定方法是对玉器表面次生特征的鉴别与判断。

今天我们主要说说"包浆",以及如何通过包浆对玉器进行新老鉴别。

美国洛杉矶博物馆藏良渚文化筒形玉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包浆"?

包浆是古玩行业的专业术语,简单来说,是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

事实上不仅玉器,任何历经岁月的古物都会产生包浆,包括瓷器、木器、铜器、牙角甚至书画等纸绢制品都有包浆。

玉器的包浆是岁月痕迹的自然流露,理论上讲,年代越久,包浆越厚。

具体来说,"包浆"是玉器表面历经岁月所产生的一种"光泽",这种自然而独特的光泽,非经年累月绝不可得。

举个简单的例子,新买来的竹凉席,无论打磨得多么光滑亮泽,都不算有包浆,但是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其表面形成了一种自然状态下的莹润光亮,这就是包浆。

划下重点,可能会考——正是由于自然包浆的光泽与人工抛光的光泽存在明显区别,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进行玉器年代的判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汉八刀玉蝉

明确了玉器包浆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需要对玉器包浆的生成机理进一步深度解析。

正所谓"知其然方能知其所以然",只有详细了解玉器包浆的生成原理,才能真正掌握自然生成包浆与人工作伪包浆的不同特征。

玉器包浆的生成是由于玉器受环境中酸、碱等物质影响,在空气氧化作用下,使玉器表面积覆的有机物形成一层浆状覆膜,随着这层膜状氧化物的反复堆积,玉器表面的光泽度随之提升,而这层不断堆积的氧化膜,就是玉器的包浆。

清早期玉板指的莹润包浆

尤其一些经过长期盘玩佩戴的玉器,在人体汗液与油脂的浸润下,这种氧化堆积的速度会更为明显。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明清玉器,在区区几百年时间里,其表面包浆莹润光滑,甚至比战汉玉器的包浆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海博物馆藏清代白玉渔翁

古代玉器由于保存环境不同,玉器表面的氧化程度也不尽相同。

有些古玉历经千年深埋地下,受环境中其它元素的浸入,形成色彩斑澜的沁色,但同时受墓葬低氧环境的影响,玉表的氧化程度却并不严重;

也有些古玉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入土,或者出土后经过人工反复盘摩把玩,其皮壳、包浆、沁色较为均衡;

还有些古玉始终传诸于世久经盘佩,因此不仅被盘摸的光滑妥贴,而且包浆更是温润无比。

上海博物馆藏汉代螭龙纹玉饰

正是由于古代玉器所处环境的千差万别,造成了玉器表面次生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治玉理念、治玉工艺乃至玉器原料都存在较大的区别。

因此,我们在玉器鉴定过程中,不能教条地将玉器包浆模式化,而是要综合其他方面的鉴定方法,客观分析、科学判断。

咸阳博物馆藏西汉渭陵白玉鹰

比如说随着玉器表面包浆生成,这层不断堆积的包浆,主要积覆于玉器表面的晶体结构间,甚至还会沿玉表细微裂隙向玉表内部浸入。

由于玉器表面长期被酸碱作用,同时受环境温湿度变化的影响,玉表一方面受氧化和侵蚀,相对松软的部分因脱落而产生下陷,另一方面受环境温湿度和玉石应力的作用,玉器表面出现皴状微皱和突起。

这种细微的玉表古旧特征又被形象地称为玉器的"橘皮纹"。

西周玉器上的"橘皮纹"

放大后的古玉"橘皮纹"凸起

综上所述,无论是"包浆"还是"橘皮纹",正是在这些次生特征的综合作用下,玉器表面光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种光学效应被称为"漫反射"。

漫反射是指光线被物体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光学现象。

漫反射所形成的物体亮度,一般视光源强度和物体反射面性质而定。

就古代玉器而言,漫反射造成了一种温和、莹润的视觉观感,而古代玉器这种"滑熟可鉴,幽光沉静"的独特光泽,被有经验的玉器收藏者称之为"宝光"。

新石器管状玉玦莹润的"宝光"

说到这里,朋友们可能已经了解了通过包浆分辨玉器新老的基本原理。

是的,没有岁月痕迹新玉器的表面光泽,是通过打磨与抛光形成的,而这种非自然状态的人工抛光,其光泽更接近"镜面反射",所以形成的是一种刺眼的光泽,用行话说就是"贼光"。

因此,只要通过对新老玉器包浆光泽的区别,就可以实现新老玉器年代的区分。

汉代玉玺莹润熟美的"宝光"

前面我们说过,包浆是玉器表面长期氧化形成的氧化层。

但正如玉器鉴定需要从料、工、形、纹、沁等诸多方面综合判断一样,关于玉器包浆,也不能孤立对待,必须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加以分析。

比如战汉玉器,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尤其是一些高等级战汉玉器,不仅玉质精良,而且工艺精湛,特别是打磨与抛光至臻至美,从而形成鲜明的时代特色,被后世称之为"玻璃光",这也是战汉玉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国家博物馆藏战国云兽纹玉璜

虽然如此,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这些美轮美奂的"玻璃光"玉器,其光泽却并非"玻璃"那样刺眼,虽然莹润无比,但却精光内敛,又仿若一汪清泉,莹洁灵动。

这一方面说明古代玉器包浆特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则说明再复杂的玉器包浆,只要认真区别,依然有别于仿品刺眼而无神的"贼光"。

现代玉器的高抛光

再例如下图这只白玉八刀蝉,不仅洁白无瑕,而且光可鉴人,如果仅凭第一印象,相信很多人会将其认作新玉。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只玉蝉包浆肥厚、熟美、莹润,结合其工艺、形制、纹饰等综合特征可知,这是一件极美品汉代白玉蝉真品。

这件汉玉蝉现藏河北博物院,图片为工作人员于非展示状态下拍摄。

河北博物院藏汉代白玉蝉

河北博物院藏汉代白玉蝉(背面)

中国玉器自宋代首开仿古之先河,各种玉器的仿古作旧工艺随即应运而生。

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杂钞》和元代脱脱所撰《宋史》当中,都记载了宋人进行玉器辨伪的情况,不但证明宋代已经出现了赝品古玉.而且说明时人已经具备了辨伪的意识和行为。

古代玉器历来是造假重灾区,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提高,造假者不断突破玉器包浆的技术瓶颈。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蛙纹玉饰

造假者不只是简单地对玉器抛光,而是先将赝品进行酸蚀及烧色,待玉器形成斑驳的"橘皮纹"和沁色之后,再通过特殊手段打磨抛光,如此这般反复作旧而成的赝品,如果不经仔细观察辨别,极易上当受骗。

所以我们在理解玉器包浆的时候,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对古玉包浆的生成机理透彻地理解,同时还要对不同时期玉器包浆的时代特征详加掌握。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对古玉标准器的包浆特点进行认真观察、研究和总结,同时还要综合其它玉器鉴定方法,最终方能了然于心、融会贯通。

本文由无相有道原创并首发百家号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