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
一个枕头最近搅动了拍卖市场。根据中国舍得拍卖国际(澳门)有限公司发布的消息,一件宋代定窑“美人枕”以3.5亿港元高价在其艺术品拍卖会上落槌。初步估计,加上佣金后,这件天价作品的成交价将近4亿港元,创造纪录。“美人枕”的天价很快引来不少争议,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都提出了怀疑。至今,“最贵枕头”到底是真是假尚无法定论。不过,亿元级瓷器屡屡现身,似乎透露着拍场上对于瓷器艺术品的青睐。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当前的瓷杂市场,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具体表现为国际市场上的热火和国内市场上的惨淡。”而分化的背后,更有令人深思的缘由。
“美人枕”天价伴随争议
定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以清雅脱俗、色泽莹润为特色。“睡枕”在定窑白瓷中则是较为典型的器型。根据此前的,“美人枕”长43厘米,宽15.5厘米,塑造了一个丰满美人的“迷人睡姿”—其双手枕于头下,两脚叠压稍稍抬起,衣纹线条流畅,尽显雍容华贵,透露出唐人遗风。该枕造型与细节的处理与“名声在外”的宋定窑“孩儿枕”颇为相近。然而,争议的始点也正是在这儿。有专业人士表示,这一瓷枕完全参考了“孩儿枕”对于脚部的处理方式,这一表现孩子童真可爱的形式安在“美人枕”上,多少有些别扭。
更有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仕女枕头常见于宋代的磁州窑,定窑出产的仕女枕十分罕见。因而,对于拍品成交价格,有专家表示了怀疑:“我感觉高古瓷器的市场价格在炒作,要谨慎。尽管争议尚未平息,不过宋朝定窑瓷器逐步在拍场,尤其是海外市场升温已现端倪。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品市场管理委员会会长李彦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近年定窑瓷器在全球拍卖市场上的成交量较之前几年有了大幅提升,且成交价格也一路走高。“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以约人民币1.16亿元成交,第一次闯过亿元大关。”
不仅是定窑瓷器,整个瓷器板块近年来已是天价频出。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一板块迎来“普涨”行情,相反分化态势更为明显。就在“美人枕”喧嚣渐起的两个月前,一枚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也以过亿价格引得各方关注。该瓶1975年被日本私人藏家购得后便始终未曾与世人见面,时隔40年首次进入拍场将八方瓶收入囊中的是上海藏家刘益谦,而他最让人熟知的举牌,便是去年春拍,一举拿下“鸡缸杯”。去年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会”上,画有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经过八口竞价,被刘益谦以2.8124亿港币的价格拍下。
自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拍出过亿天价后,10年间,中国瓷器在拍场上的表现可谓颇为抢眼:“清雍正柠檬黄地洋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以6776万元成交;“明釉里红玉壶春瓶”身价将近6440万元……然而,在“繁荣”背后,瓷器市场也并非盛世一片。根据近些年重大拍卖会情况来看,若非精品,即便是官窑瓷器也可能遭受冷遇,甚至大面积流拍。比如美国藏家收藏的清乾隆仿哥釉花口碗在拍场的败走麦城。此碗曾经在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35万港币的价格易主。谁知在两年后的伦敦苏富比秋拍中,仅仅被估价2.5万至3万英镑,但即便如此,最终依旧无人问津。
遇冷的还有市场上常见的“生意货”,这些并非以收藏为目的的普通拍品,以往因为估价低而存在转手的价格空间,吸引一些买家出手。但是自去年以来,这里“普品”在纽约、伦敦等热门市场上均都乏人问津。根据雅昌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秋拍,瓷器板块共计上拍2.37万件,成交8654件,同比分别上升9.61%,1.20%,成交额达34.7亿元,同比下滑9.95%。在当今价位高企、资金紧张的形势下,老藏家出手谨慎已成常态,观望气氛笼罩市场,所以本季度拍卖会上出现了人气旺买气不旺的尴尬态势。有分析人士指出,瓷器收藏市场两极分化的背后,缘于当前藏家对于拍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行家们对品相和稀有性要求极高,只有顶级拍品才会引得藏家出手竞购。
境内外拍卖市场鲜明对比
泓盛拍卖瓷器工艺品部经理徐宁坦言:“若是放在海外市场上拍卖,这件作品甚至有可能突破5000万元。”他表示,就当前北京、上海等地拍卖会而言,瓷器板块局面尚未打开,且困难不小。“目前我们组织的专场,大多针对小众精致,希望能让大家逐步对市场有深入一些的了解。对于这一落差,文博专家许勇翔坦言,很大原因还是品牌效应。海外拍卖行在价值评估认定、器物来源和流转有序方面做得十分完善。“可靠性提高了,藏家出手自然更有底气了。这一点值得国内同行反思。业内专家直言不讳地表示,近年一些成立时间不长的拍卖公司常制造出亿元拍品的噱头,以此提高知名度。如2012年一件被称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书法在广东某拍卖会上拍出1.4亿元,却旋即被国有博物馆知名鉴定专家认定是炒作的赝品。
更新于: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