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裕
今日更新: 10 文章: 2296 访问量: 216591

富裕达 FuDaYu.Com 专注于古典文化知识分享与交流,最全面的古玩知识文库,带您了解中华文化经典藏品,弘扬中华精神。

价格与价值不断攀升的古籍

读书人爱书是天经地义的。书不仅可以研读,更可以珍藏。当下电子产品横行于世,可拿起一部书,看到优雅的排版,触摸纸张的质地,能感到的是心的享受。

△1843年英国伦敦出版《中国风貌》

对于读书人来说,书原不是收藏的良选。怎奈随着近年中国财富的迅猛增长和对传统文化重拾的热情,中国古籍在拍卖市场上也是屡屡创下新高,若是能沾上名家旧藏,被盖上不知真假的清宫玺印,哪拍出估价10倍以上也不罕见。所幸此间还有一处价格洼地,可以让读书人继续享受拥有书籍的乐趣。这处洼地就是西方古籍。

2018年春天在荷兰的一场拍卖,一部1629年的八开大本,将近千页正文,六十五帧精美如歌的铜版插图,最终交付的落槌价是260欧元。1629年在中国是崇祯二年,在法国路易十四还有9年才会出生,在北美还有7年哈佛大学才会创建。无论中外,能有如此明确纪年,保存如此完整而价格如此之低的收藏品实在是少之又少。

此外因为正品价低,而仿造成本高(估计用现代技术小量印刷一本的成本也在拍价以上),这个门类里面的普品中极少赝品,可以比较放心地入手。在中国,古籍的收藏是文人雅好,该是属于纯文艺一类。不过西方古籍则是技术与文艺绝好的共生,也适合于理科人士。其实西文古籍能如此价廉,本身就是技术***的产物。

1436年,德国人古滕堡发明了印刷机,不仅使用金属活字,而且大大加快了印刷的速度。在16世纪的100年中(相当于中明到晚明),西方印制的书籍总量已经超过两亿册,而17世纪更是高达5亿册。

△1759年法国巴黎出版《钟表学》钟表构造图

在古籍欣赏中,最令人钟意的是那些刻制精美的铜版或是钢板插图。这又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绝美的共生。金属雕版远比木板雕刻精准、细腻,可以刻画出如文艺复兴大师笔下的神韵,也能为数学、物理、工业给出准确无误的图示。18世纪中期欧洲钟表大师的著作,其中零件的工业绘图水平恐怕还在今日之上。

△十八世纪法国巴黎出版《物理学实验》

在古籍之中,我们也能看到东西方几百年前初见时的浪漫与尴尬。从16世纪末开始,大量欧洲传教士进入中国。他们在中国的见闻被记录在书,也让欧洲的读者自马可·波罗之后第一次见到了神秘的东方。

△1812年《英国使团访华实录》—承德避暑山庄湖光山色

这些古籍不仅记载了大量中国的风俗文化,甚至还涉及宫斗秘籍—在普林斯顿图书馆中见到的一本传教士回忆录中,就详细记载了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前后紫禁城以及圆明园内外的异动。借助这些古籍中的钢板刻画,我们更是能走入两三百年前,似乎只在梦中见到的中国。在这里,被毁之前的圆明园,南京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广州、南京、北京的街景,还有那时中国人的优雅生活,又获重生。

这批西方古籍中的中国见闻能让我们如此动情,想来价格和价值的攀升也将是指日可待了。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