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裕
今日更新: 0 文章: 2061 访问量: 170713

富裕达 FuDaYu.Com 专注于古典文化知识分享与交流,最全面的古玩知识文库,带您了解中华文化经典藏品,弘扬中华精神。

陈逸飞油画作品《提笼仕女》, 4尺

陈逸飞 ,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下面为名人字画网收藏的陈逸飞97年油画作品-提笼仕女,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一、本站藏品

▲ 陈逸飞油画《提笼仕女》 4尺

此作品是陈逸飞成熟期的代表作,有关这类题材的演示,他曾经坦言:“海上旧梦,是我表现和追求的旨趣,这里有历史的诱因,更有叙不完的情结所在。他赴美后的转折相当说明一个问题,人在另一个国度能够静下心来回望自己民族的优秀底蕴,那时你会非常自豪地发现,文化的渊源和永远缠绵的脉系,它会不时闪现在异国他乡,那是根的光环作用。陈逸飞紧紧抓住了瞬间意念,创作出一批佳作,归纳为海上旧梦系列。

▲ 陈逸飞油画《提笼仕女》局部

二、人物简介

陈逸飞 (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让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1980年陈逸飞怀揣38美元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要题材。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1983年,哈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撰文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1985年,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博士访华时,曾将陈逸飞的作品《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

三、人物生平

1946年,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

1965年,毕业于原上海美专(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同年进本院从事油画创作。

1980年,陈逸飞赴美国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并在短时间里获得在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的展出机会。

1983年,10月,他在纽约哈默画廊举办个人画展首展,以后在该画廊共举办了六次个人画展。

1985年,在华盛顿的科克伦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双桥》由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华时作为礼品送给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

▲《家乡的回忆——双桥》

1989年,在日本西武举行个人展。

1991年,根据白居易名作《琵琶行》创作的油画《浔阳遗韵》在香港佳士德拍卖会上以137万港元成交,创当时中国当代油画家油画作品的拍卖最高价。

1992年,他回到上海除继续从事油画艺术创作外创立了Layefe服装品牌及其他从事视觉艺术的公司。同年作为仅有的两位嘉宾之一,参加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并举行个人回顾展。

1993年,陈逸飞涉足影坛,完成了自传性质的艺术影片《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

1995年,完成了反映三十年代上海的故事片《人约黄昏》,入选法国戛纳电影节,参加影展,深受瞩目。

1996-97年,“陈逸飞回顾展”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同年,在英国伦敦玛勃洛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1998年,在法国举办个人画展。

1999年,完成电影艺术片《逃往上海》和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12月玛勃洛MARLBOROUGH画廊将为他在纽约举办“跨世纪”个人画展。

2000年,3月20日,陈逸飞的雕塑作品《东方少女》参加了由法国文化部在巴黎的皇家花园举办的现代雕塑回顾展。

2002年,开始筹备个人第二部电影《理发师》,次年发生了“《理发师》停拍事件”。

2005年,4月10日早上8点44分,著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

四、主要作品及绘画成就

1、《占领总统府(1976)》

陈逸飞的成名作《占领总统府(1976)》追求火辣辣的原生形态的真实感,把优秀习作方能达到的写实程度第一次搬上了大型历史画,整幅画将视点集中在那名胸挂冲锋枪的升旗战士和那面冉冉上升迎风飘扬的红旗上。飘荡在半空的红旗使画面充满动感,预示着一个伟大新时代即将来临。这幅画气势磅礴,结构紧凑,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幅作品可说是新中国油画中难得一见的大气之作。

▲ 占领总统府(1976)

2、《黄河颂》

(1972),画面上是一位持枪挺立的威武雄壮的战士,配以苍莽的河山和低飞的群雁作背景,完满地构成了一个诗意葱茏的壮阔的艺术境界。

▲ 《黄河颂》

3、《踱步》

1979 年陈逸飞创作了油画《踱步》( 现纽约私人收藏),主题是反思中国近代史、表现民主和人文思想。画家自己面对画面,仿佛一卷卷胶片组成的真实形象在他身外延伸、呈示。美国《艺术新闻》杂志评价其作品“焦黑尖锐,写实而意境深远,有气势而专业”。这展露了陈逸飞被西方接纳的一线曙光。这幅油画是陈逸飞步入国际画坛的起点,也预示着陈逸飞画风的深刻转变和思想心态的深刻转折。

▲ 《踱步》

1985年,他的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

1985年,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问中国时,将陈逸飞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赠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使他真正暴得大名。

4、《独坐》

此作品完成于1999年,已成为欧洲重要私人藏家购自纽约马勃洛画廊的精品。虽以写实为本体,但陈逸飞在创作上追求突破,不断挑战自己超出惟妙惟肖的写实框架;画家于1993年开始拍摄电影,在此作中,他融入了电影的特写镜头与变形的视角,描绘独坐的年轻女子与其所处的环境,试图透过戏剧性的铺排与张力,诠释主角人物深不可测的心境与生命的寂寥,此超越了写实的根基,予人更大的心灵触动。

5、音乐题材的肖像

陈逸飞的作品蕴含了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绘画技巧;超越了地域和人文的界限,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融于咫尺之间。他有一组作品是音乐题材的肖像:《大提琴手》(1983,现哈默收藏)、《钢琴手》(1984)、《中提琴手》(1988)、《长笛手》( 1987)。画家把自己所画的人物置于空旷背景上的雕塑,其造型力度异常扎实、完美,技巧近乎炉火纯青。他采用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技法描摹的现代、高贵、优雅的西方美人画面形成音乐家、乐器和乐曲之间微妙的呼应关系。画面有旋律感,构图及人物处理有现代感,背景大胆启用黑色,给人无穷的想象。

▲ 《大提琴手》

6、江南水乡

陈逸飞的另一组作品是江南水乡:《古桥》(1983)、《童年嬉戏过的地方》(1984)、《寂静的运河》(1985) .看陈逸飞的风景画,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非同寻常的宁静,它使人神往,令人陶醉,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在它的笼罩下,浓郁的异国情调及东方神秘气氛油然而生。这是主观的、浪漫化了的江南水乡,它是建立在西方对东方的想象、理解和需求基础之上的,这正是典型的“东方主义”特征。它让西方人看到了古朴、神秘、宁静的东方世界,一个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却为他们所能理解所能想象所能读解的“东方”。

▲ 《童年嬉戏过的地方》(1984)

7、中国古典诗词

90 年代初,他将西方古典写实画风推向极致,丝丝入扣地遵循着精致、细腻的完美准则,用炉火纯青的西方技法将他的东方美人刻画得近乎“唯美”,并带有浓厚的脂粉味,而其作品命名也大多出自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雅意象。看《浔阳遗韵》(1991)、《罂粟花》(1991)、《西厢待月》(1994)、《恋歌》(1995) 以及上海旧梦系列的《黄金岁月》( 1993)、《玉堂春暖》(1993)、《春风沉醉》( 1993),画面中那倩影依依、可怜可爱的民初少妇,无一不是柔弱无骨、顾影自怜,以一种希望被宠被看的温顺的哀怨的目光凝视着观众,画面散发出柔和的火焰,充溢着一种温馨的把玩的情调,笼罩着一层薄薄轻纱般恰到好处的神秘感。画家笔下的女性都带着忧郁哀怨、落寞凄美的神情。缱绻的女子多身穿清末艳丽而独特的的东方民族服装,或吹箫或抚琴或执扇或“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韵致和情调。

▲ 《浔阳遗韵》

8、西藏民俗为主题

陈逸飞去创作了一系列以西藏民俗为主题的油画,刻意凸显藏民的粗犷、原始、神秘。用奇异的民俗去演绎古老中国的浪漫故事以唤起西方对东方的无限想象。看他的《晨曦》( 1995)、《山地风》( 1994)、《藏族人家》( 1995)、《山人》(1996)、《神庙》( 1995) 等。这些作品虽然在风格上一反他此前作品的柔谧甜美、细腻精致,趋于粗犷豪迈、浑厚壮美; 在形式上显示出圆满的技艺、老练的笔触、新颖的构图; 在色彩上表现出辉煌的戏剧性的对比效果。1994 年《山地风》在北京国际艺术拍卖会上,以286 万人民币成交。他的这组西藏风情画大多被英国伦敦玛勃洛(M arbo rough) 美术馆收藏。他于1996 年同国际最具权威的现代艺术画廊玛勃洛(M arbo rough) 签约,成为该画廊首位代理的亚洲画家。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柔美,在美国照相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东方神韵。

 ▲ 《晨曦》

无论是江南水乡还是古典仕女,无不体现他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纵观陈逸飞一生的艺术生涯,起步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动荡不安、文化禁锢的疯狂年代。精神长期受到压迫,艺术被各种清规戒律束缚,但是他内心所追求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仍然顽强而曲折的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他的油画创作从一开始起就表现出一种近于执拗的桀骜不驯的独立倾向,这是因他的性格而在艺术上表现出一种叛逆的精神所使然。陈逸飞首先征服所有人眼镜的,是他写实主义的深厚功底。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光影下的无限质感,组合成了一种强大的“创造力说服力”。而除此之外,陈逸飞作品中更重要的是如诗一般的“东方美学”。他没有在写实主义的深厚功底中沉溺,而是快速地进入到超逸、高迈的意境,使一切都走向了诗化。诗化的石板,诗化的晨雾,诗化的裙摆,诗化的眼神,在诗化的构图和色彩的烘托下,臻于极致。

五、名人轶事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名气,如今已在海内外游客中耳熟能详,周庄得以被发现,陈逸飞和杨明义功不可没。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杨明义,一直在山水画的领域里执着地追求,写生的足迹踏遍苏州市郊的每一个角落。偶然一次,在别人桌子的玻璃垫板下,他发现了一张陈旧泛黄的老照片,上面的水乡风景却令他不由地怦然心动。于是,他拿着这张老照片四处打听,却无一人知晓是何地方。杨明义仍不死心,照片中的水乡越来越强烈地激发着他的创作欲望,终于,有一位不知名的农民随口说了一句:“那是周庄呀!”

杨明义立即询问了去周庄的线路,摆渡来到了离苏州四十公里的周庄。那时的周庄,还是个非常朴素落后的水乡小镇,杂货店、大饼油条店,还有满街巷一字排开的木质马桶,淳朴憨实的乡村民风、完美保存的水乡格局令杨明义惬意非凡,思路泉涌,相机在他的手中不停地闪亮..

而那时的陈逸飞,作为中国第一批去美国的自费留学生,已然在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业余时间靠给别人修画卖画维持生计。陈逸飞主攻油画,以画人物肖像见长,但在美国市场销路并不理想,杨明义把在周庄拍的照片寄给远在美国的陈逸飞,建议他以照片上的水乡为素材创作油画。于是,黑白色的周庄在陈逸飞的笔下幻变成色彩斑斓的梦里水乡,周庄不仅让他的第一次画展取得了成功,更令他对从未谋面的周庄产生了一种扑朔迷离的亲切感。

八十年代初,杨明义携刚回国的陈逸飞踏上了发现周庄的神奇之旅。第一次走进周庄,陈逸飞便一头迷醉在这片给他带来幸运的水乡美景里其乐陶陶。当时的周庄,惟一有点现代气息的建筑便是那幢水泥材质的邮电局,陈逸飞与杨明义便爬上邮电局平坦的屋顶,如饥似渴地收录着画家眼里每一寸感动的画面,尤其是一圆一方的双桥,陈逸飞更是情有独钟。

就这样,掩映在深闺里的周庄,被两位执着追求的艺术家发现,从而得到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宣传,由此演绎成为如今中国的第一水乡,追求完美的陈逸飞虽然故去,他却永远活在故乡的回忆里,活在他钟情的水乡世界中。

六、作品拍卖

2011年春拍嘉德中国油画雕塑拍卖专场中,著名画家陈逸飞巨制《山地风》以8165万元人民币成交,打破了陈逸飞作品拍卖最高纪录,也创造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该作品在拍卖预展时便备受藏家关注,在现场以4800万元人民币起拍后,引来多位场内藏家与电话委托竞相出价,几分钟内便迅速攀升至6900万元,经过短暂的胶着停顿,最终被一位电话委托买家以8165万元的成交价竞得。

▲ 陈逸飞代表巨制《山地风》

据了解,《山地风》是陈逸飞西藏题材中最为重要的作品。该作大胆运用了镜头感十足的方式处理这组画面,人物设置“顶天立地”,长袖、宽腰、大襟的宽大藏服,迎风而走,画面静谧而深沉,端庄且恬静,流露出强烈的异域风情。该作曾于1994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286万元人民币创造了当时中国油画的世界纪录,17年后再度现身拍场,以816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再度刷新中国油画的世界纪录

陈逸飞作品价格走向仍旧比较稳定,未来市场价格将会稳中有涨,特别是代表性的精品仍有可能创下高价。此外,陈逸飞作品的存世量相对丰富,有助于市场流通,对画作流传也颇有好处。陈逸飞作品价格及市场空间广阔。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