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裕
今日更新: 10 文章: 2306 访问量: 217821

富裕达 FuDaYu.Com 专注于古典文化知识分享与交流,最全面的古玩知识文库,带您了解中华文化经典藏品,弘扬中华精神。

原始青瓷与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构成了不同时期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饮食不仅要满足于单纯的生理之欲,更要求色、香、味、形、器、环境、礼仪、风俗等全方位的审美协调。

其中,饮食器便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不少人类活动遗址中考古发现的陶制釜、罐、盂等原始食用瓷器,便可追溯中国食文化的萌芽,最早是在旧石器时代末期。由此看来,中国食文化与陶瓷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起初是陶制食用器皿。

原始青瓷的出现

瓷制饮食器在饮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原始青瓷饮食器出现在商代早期,这一时期是我国瓷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陶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它是在青铜文化与陶文化融合发展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象,并以新的生命形式开启陶瓷艺术的先河。

原始青瓷选择富含钾长石和石英的瓷土为原料,制作时在胎表面罩上一层薄釉包裹住胎体,入窑烧制。高温使胎釉玻璃相得到了初步的完善,形成了釉面较光洁的瓷质用器。

原始青瓷一般为灰胎,胎质不那么坚硬,且有空隙,含有少量细砂。釉多为青釉,也见青黄、青灰釉,偶有酱釉。施釉手法随意,故釉面厚薄不那么均幻,装饰采用拍印、打压、戳点等手法,极少数为刻画纹饰。

原始青瓷饮食器的发展

商代早中期原始青瓷的品种有尊,罐、瓮、缸、算、浅盘、豆,以藏储器占多数。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食物(主要是粟谷类)除了食用还略有剩余,需要较大的储存食物器具。二是先民考虑到食物的防糊和霉变等原因。商代晚期,原始青瓷生产有了较人的发展,饮食类产品内容有所增加:罐、盆、碗、豆等,在日常生活是常见的器具。

西周时期,原始青瓷在烧造工艺,制作手法等方面又向前迈进了大步,不仅数量增加,而班质量也有所提高。胎质更加纯洁、坚硬,以灰白为主。釉以青黄色为主,淡黄绿次之,还有不少青酱色,釉层比前期稍厚,釉面更均匀些,还会在饮食器上饰纹。此时期碗、豆成为日常饮食生活中的主打产品。

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生产南移,制瓷手工业开始专业化。江浙地区成为我国早期青瓷的生产中心。此外,苏、闽、赣、粤等地也发现了一些专门烧造青瓷的窑址,而北方黄河流域就很少发现制瓷业的痕迹。其主要是因为南方一带瓷土丰富,柴草充裕,符合建窑的坡地众多等原因。特殊的环境使南方形成了最早的瓷业中心,原始青瓷又上了一个台阶。

原始青瓷饮食器的进步

春秋战国后期,釉的炮制更加科学细致,大多数器物釉面平整光亮。工匠们在制作饮食器皿时将口缘部分修整适宜,使人们在使用时倍感舒适。饮食类瓷器还出现新出现了带盖的饮食青瓷具器种,说明古人对饮食卫生、烧煮保温、饮食烹调的改进有了新的意识和要求。

此时大敞口的平底器物使用普遍,表明粟、稻类等易存放的作物产量有了提高。饮食结构与农作物的种类的关系密切,也会影响瓷器的数量和功能。此时的饮食器皿大致分为食器:碗、盘、碟;饮器:盅、盂、罐、盉等。仿青铜礼器用作饮食器的有鼎、壶等。

先秦时期,楚文化以其独特的地方民族特色,为华夏饮食文化增添了绚丽多彩的画面。

据史***载,楚国农作物品种繁多,有稻、粟、稷、麦、豆、麻、粱、黍、菰米等,其中稻米为楚人的日常主食。楚人副食以鱼类为主,辅以各种家畜和禽善。楚地江湖密布,故鱼类水产异常丰富,古代楚地多禽兽出没,故野味为楚人肉食的来源之一。楚地还盛产蔬菜水果,常食的蔬菜水果有:苴、藕、笋、瓜、石榴、柿子、柚、橘等。

烹调精良,口味多样,是楚人饮食文化的另一特点。蒸煮是楚人最常见的烹调法,主要用于日常主食。蒸饭用甑、釜、锅,煮粥用鬲。楚的饮食器都很富有"地方特色",如敦、鼎、簋、壶等,亦是仿古铜礼器的陶瓷饮食器。原始青瓷的出现处于人类瓷器发展的初期阶段,受到生产力水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约束影响,其整体面貌似乎令人感觉随意有余、精美不足。但却是瓷器生产中的一次***性的变化。

原始青瓷饮食器比陶制饮食器成熟许多,而且具备美观、卫生、牢固、方便等优点,方便先民们用于饮食生活,它对今后成熟瓷饮食器的出现并占据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成熟瓷的雏型,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

更新于: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