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59/1.3.69》为赵无极“狂草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此作由艺术家倾尽心血而成,创作时间横跨其整个“狂草”阶段,完美体现了艺术家从“甲骨文时期”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初步运用至目前成熟臻化的探索过程。
赵无极 31.3.59/1.3.69
1959-1969年丨60 x 73 cm
估价:RMB 5,500,000 7,500,000
“狂草时期”是赵无极在巴黎接触了众多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后,开始重构个人风格和对作品进行进一步抽象化表达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将中国的狂草书法与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思想进行结合,进行了多次实验性的创作,最终形成了笔法狂放,情感强烈的绘画语言。同时该时期也是赵无极在接触多种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后,对传统中国绘画理论的重新审视与思考,最终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语言融合的黄金时期。
《31.3.59/1.3.69》局部
《31.3.59/1.3.69》创作于“狂草”的萌芽期,赵无极运用具有代表性的“山脊式”构图,具有龙卷风般的向心力将观者的视线焦点牢牢锁画面中部的起伏上。“山峦”的起伏偏向柔和平滑,画面中间明亮的黄色与白色仿佛山峰之上的雪顶,强烈地吸引着观者视线。厚重的颜料展现出肌理感,笔触的纹理和走势清晰可见。这种拨云见日般的光影表现,来自赵无极在这一时期所追寻的“放光的中心”,画面明暗色块与苍苍般的空间感蕴含着无限的力量。
赵无极,1950年摄于巴黎
在背景的处理上,赵无极使用富有层次感和平面化的黑灰色铺陈,进一步突出了画面中心。边缘处的色彩渐变则让人联想到了中国水墨画中的晕染,为油画画面增添了东方韵味。背景的幽静深远与中心的躁动热烈形成了良好的平衡,让人想起了平静的海面之下的暗流涌动。在创作这件作品的过程中,艺术家不停地对画面进行修改与增减,使其产生了与西方语境下的抽象绘画截然不同的特性,将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气韵生动”融入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手法,使整个画面在西方表现主义的强烈感情表达之中又带有东方水墨的流动感。
赵无极 御风而行
1952年丨32.5 x 50 cm
估价:RMB 550,000 750,000
《御风而行》创作于50年代初,赵无极在这一时期的作品深受青骑士画家之一保罗·克利的影响,他汲取克利代表性的绘画语言特点,以带有尖锐个性的斧劈状笔触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世界。在一些几何变形的符号中,依稀可辨出即将扬帆远航的船队的形迹,这些类似素描线条的彩墨线,在组合、对立、摇摆和决裂中组成新的韵律,形成属于赵无极的崭新笔法。
赵无极 无题
1971年丨49 x 46.5 cm
估价:RMB 600,000 800,000
上世纪70年代,赵无极重新回归对于水墨作品的创作,并迎来了他水墨创作的重要高峰期。本次上拍的《无题》创作于1971年,画面整体黑灰色占据主体,其中的笔法走势仍能看出“狂草时期”的躁动,因其第二任妻子的病情愈发严重,笔触间更多反映出多重情感的宣泄与释放。如果说“狂草时期”的作品是在用油画材质展现东方韵味,那么《无题》则是用东方的水墨来展现来自西方的抽象内容。
赵无极 池塘(一组8件)
1972年
纸本 册页
凹版蚀刻版画101/119
41 x 31.5 cm x 8
来源:美国私人旧藏。
估价:RMB 80,000 120,000
赵无极在早期绘画阶段便开始对版画进行实验性的探索,到了70年代时,赵无极的版画将自己此前探索的绘画语言应用于版画的创作上,他使用艳丽明亮的色彩变现大自然的种种要素,画面气氛趋于平静。在这件创作于1972年的蚀刻版画册页《池塘》中,赵无极以池塘的草木和石头作为绘画主题,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笔法勾勒出这些元素的轮廓,背景使用清透明亮的颜色进行晕染,浓淡的变化和色彩之间的对比衬托出画面空间的远近。相较于其他时期的作品,画面内容更加分散和抽象化,透明度更高,深色和明亮颜色的叠加产生出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境。
赵无极 图像和诗意的荣耀(一组15件)
1976年
纸本 石版画 AP版
40 x 67 cm x 15
估价:RMB 200,000 300,000
创作于1976年的《图像和诗意的荣耀》是市场难得一见的完整赵无极版画册页,赵无极尝试在色彩和着色方式为版画带来创新,使用更加厚重的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褐色等表现风景的起伏变化,颜色、亮度、浓淡的对比使中国的古朴风格和西方的奔放的表现方式有机融合,达成一种和谐的平衡。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