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佳士得伦敦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创下2.3亿元的拍卖成交世界纪录,由此,2005年后,艺术品拍卖界最具新闻价值的中国瓷器是元青花,中国民间第二届"元青花国际研讨会"2006年11月在上海、广州接连举行,此届研讨会又引发了民间收藏界对元青花价值研究的热潮。
鬼谷子下山图罐
关于元青花,并不是元朝统治者偏爱之瓷器。元朝贵族崇尚白色的枢府窑卵白釉瓷器,故当时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瓷主要销往西亚、中东等地区。元青花最精彩的苏麻离青釉料原本就产自中东,且青花青翠的色彩符合伊斯兰世界的审美观念,故受到西亚、中东贵族们的喜爱。当时景德镇批量生产的出口元青花,应该属于来料加工,即订货方提供钻料苏麻离青,指定用苏麻离青釉绘彩,器型可参照西亚、中东宫廷贵族使用的实用器,或由生产方自行创意。
历史上明清宫廷的瓷器收藏一直不重视元青花的收藏。明洪武年问,因政治及宗教原因,曾毁掉过一批元瓷,其中应该包括部分枢府窑瓷及元青花。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的刘新园认为:
出口元青花是波斯艺术家在景德镇的创造,或是精于伊斯兰文化收藏的汉族艺术家的作品。据200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故宫》披露,故宫共藏有约150万件藏品,其中35万件是陶瓷器,且主要是明清官窑瓷。又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几乎没有顶级的元青花藏品,如今该院藏有的极少数元青花,大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民间、海外搜集而来的。所以,当代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威"元青花研究专家。
据张浦生老二《青花瓷器鉴定》介绍:"至今发现的元青花完整器,国外有200多件,国内有100余件,其中有确切年份的10件。"此为文博界长期流行的国内外至今仅存世300余件元青花的传统之说。
改革开放后,国内的陶瓷专家才有可能远赴海外博物馆,上手鉴赏数量众多且精彩纷呈的中国元青花瓷器。如上海博物馆已故陶瓷专家汪庆正在考察了世界各国博物馆馆藏中国元青花后,在2004年第5期《收藏》杂志发表《世界各地元青花瓷器的发现与收藏》一文,认为元代青花瓷的高质量器物是外销瓷,而国内市场的器物总体质量不如外销中东的器物。这事实上已代表中国古陶瓷界承认:如今藏于中国各地博物馆的元青花藏品,工艺性及艺术性不如当时外销如今藏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藏有40件)、伊朗阿特别尔寺(藏有32件)等处的中国元青花藏品。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元代景德镇窑用进口的伊拉克钻料(俗称苏麻离青釉)绘烧的外销元青花瓷,或者是波斯陶艺家来华创造的瓷器精品,或者是精通伊斯兰艺术的汉族陶艺家创造的瓷器精品。元青花外销精品又直接孕育了明永乐宣德青花瓷的产生。
明洪武二年景德镇真正意义上的由宫廷出资创办的御器厂出产最早的官窑产品,俗称洪武窑、永乐窑、宣德窑的产品,主要为青花产品。而这些明早期的青花官窑产品,无论器型、工艺、绘彩艺术都脱胎于元青花外销瓷。所以,元青花外销瓷精品,本质上属于"民窑性质,官窑品质"。
传统官窑瓷可分为两类:
其一为民窑烧制的进贡宫廷的瓷器,或宫廷命民窑烧制的瓷器:如故宫收藏的唐五代越窑精品瓷,故宫所藏宋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瓷,故宫所藏的元枢府白釉瓷。
其二为明清景德镇御窑厂专为宫廷烧制的明清官窑彩瓷,和前一种同为传统意义上的官窑瓷。笔者认为,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烧制的瓷器,只要是专供宫廷赏玩的精美瓷器,本质上都属于宫廷帝王贵族赏玩的"官窑瓷"。即不以窑的性质定位,而是以使用赏玩者的身份来定位。
其三为替外国宫廷贵族定烧的元青花精品瓷,以贸易外销交易方式进人西亚中东的宫廷。元青花精品瓷因是西亚、中东宫廷贵族使用赏玩的,也可以称之为"出口官窑瓷"或"外销官窑瓷"。
"出口官窑瓷"、"外销宫廷瓷"是笔者所创新名词,仅是为了区别国内生产、供国内宫廷贵族使用的"官窑瓷"与国内生产、供国外宫廷贵族使用的"官窑瓷"。
在中国陶瓷学术界,"民窑瓷"的概念、"官窑瓷"的定义、"官窑瓷"的认识一直模糊不清。
传统的狭义的官窑瓷好区别,仅指明清御窑厂生产的、有款的瓷器。明朝的官窑瓷,可分为:第一种为传统的钦定瓷,即御用瓷,定时烧成解运京城;第二种分为部(工部)定瓷,主要用来做赏玩品,没有解运时间。清朝的官窑瓷除以上两种,还有一种"王公大臣之窑"定烧的瓷器,民间收藏界俗称"堂官窑"。以上均有帝王年号款及堂名款。
传统的广义的官窑瓷也好区别,分为:明清御窑定烧的有帝王年号的瓷器;清代王公大臣之窑定烧的有堂名款瓷,如道光"行有恒堂"款的瓷器;宫廷在民窑定烧的无款或漏款瓷器;民窑进贡宫廷的民窑优质品,宫廷将此作为样品保存在宫内,命官窑照烧的器物,均无款。以上叙述的也都属于明清官窑瓷。
那么景德镇御器厂在明洪武二年(另有明洪武二十六年、洪武三十五年之说)宫廷出资设立官窑之前,民窑进贡让宫廷贵族使用赏玩的瓷器如何确定是官窑瓷还是民窑瓷?
其实,严格来讲:官窑瓷特指明清御窑厂生产的瓷器;而唐五代民问进贡宫廷的越窑瓷(秘色釉瓷),宋宫廷命烧的汝窑瓷,宋民间进贡宫廷的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瓷,景德镇民窑专为元宫廷贵族定烧的枢府窑瓷,性质上都属"民窑性质,官窑品质"
的"贡瓷"。民间收藏界把以上这些当年进贡宫廷、如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瓷器,通通界定为官窑瓷。借用明清御窑厂生产的官窑瓷概念,界定原则是:唐五代越窑瓷、宋五大名窑瓷、元枢府瓷,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生产的,当时只要进人宫廷,供宫廷贵族使用赏玩,如今仍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以上这几种瓷器都可以通称为官窑瓷或宫廷瓷。也就是说界定历代官窑瓷,不是以窑口来区分的,而是以使用者的身份、地位来确定的。假如用民瓷、来替代民窑瓷、官窑瓷的说法,更不会让人产生歧义。但是民窑瓷、官窑瓷的概念早已家喻户晓,深人人心,传统的说法不易改变。"官窑瓷"的叫法不易改变,唯一可以改变的是"官窑瓷"
的内涵,让新的内容注人。
关于"官窑瓷"概念,笔者认为:"官窑瓷"原本仅仅是一个生产概念,窑口性质的窑名概念,非学术概念,即"明清宫廷出资建造的明清御窑厂生产的瓷器"。但长期以来,古陶瓷经营拍卖收藏界已把其当作商品品质概念,精美陶瓷工艺的符号及象征,已完全商品化了。其实从陶瓷工艺上来说,明清官窑瓷工艺价值最高,但并非人文艺术价值最高。历史、人文价值最高的是史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彩陶及汉代陶俑,艺术审美价值最高的是宋五大名窑瓷器等,这是传统文博界公认的。
既然"官窑瓷"概念已商品化、世俗化,原民窑生产后进贡宫廷,或宫廷命烧的中国宫廷贵族赏玩使用的唐五代越窑瓷、宋五大名窑瓷、元枢府釉瓷等,民间收藏界也俗称为"官窑瓷"。我们不妨把元青花出口精品瓷,尤其是如今收藏于土耳其、伊朗博物馆的那部分元青花绝品,也称为"中国出口官窑瓷",把2005年7月佳士得伦敦拍卖会上以2.3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瓷器世界纪录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也称之为"中国出口官窑瓷"。
民间古陶瓷收藏拍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把历代宫廷贵族赏玩使用的瓷器称之为"官窑瓷",而并非完全从窑口性质来界定是否是官窑生产的"官窑瓷"。既然约定俗成的商品化、世俗化"官窑瓷"界定标准,是以是否为宫廷贵族赏玩使用为界定标准之一的,那么元青花出口精品瓷是中国景德镇窑生产的,又是专供外国宫廷赏玩使用的,理所当然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出口官窑瓷"。以上就是笔者对中国"官窑瓷"概念的重新认识,愿能抛砖引玉,引发古陶瓷收藏界讨论。
北京故宫博物院缺乏数量众多的元青花精品,元青花研究的话语权并不属于中国官方文博收藏机构。元青花研究的话语权分散在国内民间收藏界、海外博物馆及世界著名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等。20世纪中期,英国大卫德基金会提供研究的一对至正十一年的元青花龙纹瓶,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为"元青花至正型器"的标准器,这也说明元青花至正型器生产在中国,而研究却从国外开始。
中国当代民间元青花研究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民间古陶瓷收藏理论研究已开始走向学术化,走向成熟。
民间收藏是国家收藏的补充,是国家收藏的推动力,民间收藏的理论研究又为国家收藏的理论研究注人了新的活力。
在此,我们可以预测:因代表国家收藏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缺乏大量史前彩陶精品及元青花精品收藏,中国彩陶出产地的地级市博物馆和中国民间古陶瓷收藏界在史前彩陶及元青花研究方面,已领先或将领先于故官博物院及其他权威国家级文博收藏机构。
民间自发组办元青花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其意义已超越了元青花研究本身。一批民间古陶瓷收藏理论研究学者,将挑战原有的学术权威,将拓宽原有的学术领域,将改变原有的研究格局和体制,最终将汇人中国古陶瓷收藏研究主流。
历史其实是一个圆,从起点到终点,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当代明清瓷器鉴定顶级权威孙流洲、耿宝昌师徒俩,他们本身就是从AL京琉璃厂古玩市场滚打爬摸出来的民间收藏经营奇才,后才进人故宫博物院,被誉为一代明清瓷器鉴定大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为目鉴与科技鉴定将为民间收藏的元青花精品作出一个准确的最终判断。但中国民间元青花国际研讨会的召开,目的不仅仅是鉴定一批民问收藏的元青花的真伪,而是为推动中国民间古陶瓷文化收藏研究。这也预示着官方文博界的元青花研究权威已面临挑战,传统的元青花认知已经过时。因元青花引发的传统的官窑瓷概念,要重新定义。
更新于:8个月前